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Industry information
股票質押風險可控影響有限 監管層多措并舉守好底線
針對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違約處置可能帶來的影響,中國證券業協會、滬深交易所26日表態稱,股票質押融資風險總體可控。
中國銀行業協會表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科學合理做好股票質押融資業務風險管理。
監管層表示,將充分運用科技監管手段,建設股票質押風險監測平臺,及時掌握股東質押情況,督促相關股東及時做好信息披露和風險預警、化解工作,切實維護市場穩定運行。
風險控制總體有效
“我們已經注意到市場的關注。根據滬深交易所統計數據,目前,兩市股票質押市值加權平均履約保障比例維持在200%,低于平倉線的股票質押市值在兩市總市值的占比為1%。”中國證券業協會負責人表示,股票質押融資風險總體可控。
該負責人表示,證券業協會就具體個案情況向會員進行了廣泛調查。質押融資方通常為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的大股東,相當部分是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為保持對公司的影響力和控制權,一旦出現違約風險,相關股東傾向于與證券公司協商通過補充標的證券及其他質押物、合同延期、展期等方式避免進入處置程序。個別最終進入違約處置的,需遵守上市公司股份減持規定中關于減持時間、比例和信息披露等要求。因此,證券公司往往會協助尋找受讓方,通過協議轉讓、司法拍賣等方式變更股權持有人,從二級市場減持的金額非常有限。
“經向滬深交易所了解,2017年股權質押融資日均處置僅為已觸發違約風險融資額的萬分之一。與往年相比,目前情況未發現明顯變化。”該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證券公司對股票質押融資業務的風險控制總體上是有效的。
二級市場影響有限
上交所表示,場內質押規模穩中有降,總體風險基本可控。截至目前,滬市股票質押平均履約保障比例為181%,股票質押總市值占滬市總市值的3%,其中,低于平倉線的股票質押市值在滬市總市值中的占比不到0.2%。上一周,股票質押融資實際日均違約處置約1900萬元,未見顯著變化。從股票質押交易定位、風險防范機制和實際情況看,違約處置對二級市場影響非常有限。
股票質押交易定位于服務實體經濟,解決中小型、創業型上市公司股東融資難的問題,絕大多數資金融入方為上市公司主要股東,且資金主要用于企業經營周轉,與其他杠桿資金有明顯不同。
從出資方風險防范機制來看,對于因股價下跌導致擔保不足的合約,資金融出方通常不會立即要求平倉,而是與融入方協商通過部分提前購回、延期購回、補充標的證券或其他質押物等多種方式進行處理。特別是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為保持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更傾向于采取追加擔保等方式化解風險,避免進入違約處置程序。
深市方面,截至目前,深市股票質押平均(按質押市值加權平均)履約保障比例為223%。低于平倉線的股票質押市值占深市總市值的比例不到2%,考慮到司法凍結、股份限售、減持限制等因素,在二級市場可直接平倉處置的比例則更低。
從個股看,少數上市公司股東對自身資金實力評估不充分,風險防范意識不足,股票質押比例較高,風險相對突出。隨著市場波動加劇,上述部分股東補倉能力有限。對于此類合約,實踐中資金融出方主要通過與融入方協商,通過合同延期、補充擔保等多種方式進行處理,在一定時間內逐步化解風險。
同時,關于最終確需處置的交易,上交所強調,證券公司不會簡單通過二級市場“一平了之”,更傾向于尋找有意整體承接股權的主體,通過協議轉讓達成交易。如果相關股份仍處于限售期,短期內更是無法通過集中競價賣出的方式進行處置。對于可以通過集中競價處置的股份,對5%以上股東、董監高、特定股東的違約處置,仍需遵守上市公司股份減持規定中關于減持時間、比例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截至目前,尚未發生由于二級市場平倉賣出導致上市公司控制權非正常轉移的情況。綜合看,股票質押風險對市場短期沖擊有限。
深交所強調,最終確實需要進行違約處置的,受股份減持規定等因素影響,直接從二級市場減持的金額較為有限。2017年,深市二級市場日均違約處置余額約為已觸發違約風險融資余額的萬分之一。上一周,股票質押融資實際日均違約處置約3000萬元左右,沒有明顯變化。
多措并舉守底線
“下一步,證券業協會將繼續組織行業機構切實發揮維護市場穩定、服務實體經濟作用,牢牢守住風險底線。”中證協負責人強調,一是加強與會員的溝通,及時了解掌握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或第一大股東高比例質押情形,發揮行業自律組織作用,協助交易所做好風險預研預判。二是繼續督促會員加大與質押人的協調力度,對經營正常但有臨時流動性困難的融資人,持續提供必要的支持,共同維護實體經濟健康、資本市場穩定。
深交所表示,高度關注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充分運用科技監管手段,建設股票質押風險監測平臺,及時掌握股東質押情況,督促相關股東及時做好信息披露和風險預警、化解工作,切實維護市場穩定運行。
深交所將進一步規范股東高比例質押的信息披露,強化對股東股票質押行為的監管。一是完善分類分層次的差異化披露要求,強化對股東高比例質押的風險揭示;二是加強對股票質押行為的日常監管,密切關注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或第一大股東高比例質押風險,強化穿透式披露,做好風險揭示和預研預判;三是繼續督促證券公司等融資方加大與質押人的協調力度,提前做好風險預案,對經營正常但有臨時性資金困難的融資人,提供必要的展期等支持。
“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銀行業的天職和宗旨。”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表示,當前,銀行業要加大信貸資源配置力度,科學評價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各類企業風險狀況,支持企業合理需求,避免“一刀切”和“簡單化”,更多關注企業中長期發展前景,有效增強實體經濟信貸支持。
潘光偉認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科學合理做好股票質押融資業務風險管理,在質押品觸及止損線時,質權人應當綜合評估出質人實際風險情況,采取恰當方式妥善處理。
潘光偉強調,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堅決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做好風險防范的前提下,把握好結構性去杠桿的力度和節奏,為我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信貸環境。對生產經營基本面良好、具有發展空間的上市公司,商業銀行要采取綜合授信等方式給予支持。對出現暫時生產經營困難但前景良好的企業,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采取多種手段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