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Industry information
12月22日,中國銀監會下發《關于規范銀信類業務的通知》(銀監發〔2017〕55號),對存在風險隱患的銀信通道業務作出新約束,首次提出把銀行表內外資金和收益權同時納入銀信類業務的定義,對其實施穿透式監管,進一步抑制監管套利。業界人士表示,此舉明令禁止了銀行和信托的“抽屜協議”,并封堵了銀行繞道信托違規輸血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股市、產能過剩等限制或禁止領域等,將使得銀行資本充足率和撥備計提承壓,但“去通道化”已經是大勢所趨。
銀行資本充足率承壓
55號文對銀信類業務做了明確定義:商業銀行作為委托人,將表內外資金或資產(收益權)委托給信托公司,投資或設立資金信托或財產權信托,由信托公司按照信托文件的約定進行管理、運用和處分的行為。
而銀信通道業務,是指在銀信類業務中,商業銀行作為委托人設立資金信托或財產權信托,信托公司僅作為通道,信托資金或信托資產的管理、運用和處分均由委托人決定,風險管理責任和因管理不當導致的風險損失全部由委托人承擔的行為。
通俗來說,銀信通道業務是指銀行把債權打包給信托以使得部分債權出表,而不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不占用銀行的信貸規模,而信托扮演spv(特殊目的機構)的角色,不承擔風險和收益,僅收取通道費。通過銀信通道,銀行不僅能放更多的貸款,而一些銀行不能涉及的房地產領域和不符合銀行放貸標準的公司,也可以通過信托通道實現放貸。
一位信托研究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本次新規擴大了銀信監管的范疇,再次明確了銀信合作不能規避監管,加強了通道業務中信托公司的責任,給予業務增速快或風險高的機構可能的監管警示,未來銀信合作領域可能成為重要監管領域。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對澎湃新聞表示,55號文的核心是把表內外資金和受益權都納入管理范圍,基本實現全覆蓋。除了存量業務的調整外,長遠來看對監管套利型的通道業務會形成抑制。
曾剛認為,具體到銀行的影響是,銀行需要按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穿透回表,資本充足率會受影響,撥備計提也有壓力,“不過具體影響,還需要確定這類業務,尤其是表外但又沒有實質轉移出風險的業務的規模。”
55號文顯示,銀監會及其派出機構應加強銀信類業務的監管,應依法對銀信類業務違規行為采取按業務實質補提資本和撥備、實施行政處罰等監管措施。
“抽屜協議”被禁
“禁通道是趨勢,”一位滬上信托業內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雖然一直在“禁”,但不論哪家銀行都在使用信托通道,成為一種公開的秘密。而信托之所以也熱衷于成為通道,是因為一紙“抽屜協議”。
然而55號文明令禁止信托公司與委托方銀行簽訂抽屜協議。上述業內人士向澎湃新聞透露,所謂“抽屜協議”,一般指信托公司和銀行私下簽的協議,這部分協議在正式合同中不會出現。協議內容多為銀行不希望資產真正賣出去,僅作為暫時出表,以此墊厚資本。
一位信托公司資深管理層人士向澎湃新聞表示,對于有銀行股東背景的信托公司來說,一般其銀信合作的通道業務較多。
從數據上來看,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信托行業資產管理規模達到24.41萬億元,較年初增加21%。其中,行業單季度新增信托資產余額約合1.27萬億元,處于歷史相對高位。進一步拆分來看,三季度末,事務管理類信托占比較二季度再提升了兩個百分點,達到56%。而主動管理的投資類信托規模占比從年初的30%持續下滑至26%。有券商認為,這意味著低費率的被動業務(例如通道業務)拖累了行業報酬率持續下滑。
通道業務的回流并非一日之寒,2016年8月,銀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這其中明確,商業銀行理財計劃僅可通過“符合銀監會關于銀信理財合作業務相關監管規定的信托公司發行的信托投資計劃”投資于非標準化債權資產。也就是說,過去可以做非標資產通道業務的基金和券商,以后都不能做通道業務了。從數據上來看,信托行業規模擴張的同時,券商與基金子公司通道規模正在萎縮。其中,券商定向資管計劃規模從一季度末的16.06萬億元收縮至三季度末的14.73萬億元,基金子公司專戶存續規模從年初的10.5萬億元收縮至三季度末的7.96萬億元。
不過,根據此前資管新規的征求意見稿:“金融機構不得為其他機構的資管產品提供規避投資范圍、杠桿約束等監管要求的通道服務。”分析人士普遍預測,這將對信托業的通道業務規模形成壓制。
封堵銀行繞道輸血地方政府融資平臺
本周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警示防控金融風險的同時,強調要切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而55號文也對地方債務風險管理有所提及。
55號文明確要求,商業銀行和信托公司開展銀信類業務,不得將信托資金違規投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等限制或禁止領域。
一般來說,地方融資平臺發展的初期,其最主要的資金來源是銀行貸款。隨著地方性融資平臺貸款規模的劇增以及監管部門對地方融資平臺新增貸款的不斷限制,通過銀行貸款融資愈發困難。地方融資平臺紛紛借道影子銀行進行融資,即銀行發行理財產品,然后與信托機構等合作,將發行理財產品獲得的資金通過信托機構流向地方融資平臺。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講師鐘輝勇向澎湃新聞表示,銀行通過影子銀行對地方融資平臺進行貸款,可以繞過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的表內貸款諸如風險資本計提、資本充足率等指標要求進行監管套利。此外,銀行表內貸款利率沒有完全市場化的情況下,通過影子銀行體系可以獲得更高的市場化利率回報。
55文顯示,銀監會及其派出機構應加強銀信類業務的非現場監管和現場檢查,對業務增長較快、風險較高的銀行和信托公司進行窗口指導和風險提示。依法對銀信類業務違規行為采取按業務實質補提資本和撥備、實施行政處罰等監管措施。銀監會將進一步研究明確提高信托公司通道業務監管要求的措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