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Industry information
保險業新勢力正悄然來襲。繼BAT、京東等電商相繼“殺入”后,快遞企業亦不甘示弱緊隨而至,一家由申通、韻達、圓通、中通等快遞巨頭抱團謀劃的“中邦物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暫定名)”,正在運籌申報中。
電商、快遞巨頭們的高調入場,掀開了保險業資本擴容與洗牌的序幕。隨著銀行、地產、BAT、快遞等多路資本的強悍入局,保險業“新銳”派系圖譜躍然紙上。站在“互聯網+”的風口,配以一定的股東資源,能否成就這些后來者彎道超車?
快遞巨頭抱團投“保”
近年來,中國保險業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逐漸被打破,行業競爭之激烈程度,已很難再用簡單的“白熱化”來概括。
盡管如此,仍無法阻止各路資本的蠢蠢欲動。昨晚,申通快遞、韻達股份同時公告稱,擬聯合江西省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圓通蛟龍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中通快遞股份有限公司、山東京金控股有限公司、廣州寶供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一起發起設立中邦物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邦保險”)。
中邦保險注冊資本為10億元。其中,申通快遞、韻達股份、江西省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圓通蛟龍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中通快遞股份有限公司5家股東擬分別以現金出資1.6億元,認購中邦保險16%股權,并列為最大單一股東,另2家股東山東京金控股有限公司、廣州寶供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則分別持股10%。
根據申通、韻達在公告中的描述,中邦保險成立初期將以物流行業的保險需求為主,銷售各類貨物運輸險、車險、財產險、責任險及意外險等產品。在中邦保險正式開業運營前之前,各發起人認購的股份不得轉讓或退出公司組建工作。
從與多位財險業資深人士的對話中,記者梳理出了快遞巨頭抱團設立保險公司的動機。一是,近年來物流行業特別是快遞行業發展迅速,所延伸出的保險需求日漸擴大,與其交由第三方保險公司承保,不如抱團自保;二是快遞巨頭擬借保險牌照延伸公司業務鏈,使原有主業與保險牌照形成互補、產生協同效應,培育新的盈利增長點,實現利潤的多元化和持續穩定性。
“快遞等物流業務的險種涉及面較寬,中邦保險一旦成立后,僅股東業務就已經足夠‘吃飽’了。”據財險業人士介紹,涉及物流的險種主要有:財產險、車險、貨物運輸險、倉儲險、公眾責任險、退運險、貨物損失險、信用保證險以及涉及大量物流運送人員的員工意外險、醫療險、養老險、健康險等。此外,快遞產業鏈上下游客戶也有投保需求,比如客戶的財產險、車險、進出口貨物運輸險、公眾責任險、產品保證險、信用保證險、建筑工程險、團體人身險、醫療險、健康險、養老險等。
牌照能否獲批有懸念
其實在快遞巨頭抱團投“保”之前,BAT已領先一步挺進保險業,此外,小米、京東、樂視、唯品會等互聯網、電商平臺也對保險業“垂涎三尺”,在申請新設或收購保險公司的同時,還將保險中介牌照攬入囊中。
不得不指出的是,雖然隨著新銳資本陸續加入,保險公司的股東呈現出一定程度的類別化,但是目前保險公司產品方面尚未出現明顯分化,大家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方式。
有不少市場人士提出疑問:與傳統大中型保險公司相比,新銳派系的保險公司面臨著分支機構較少、經營區域受限的問題,如何來提高保險業務保費規模?
這樣的疑慮不無道理。一家保險公司高管直言:“保險是個專業復雜、又特別強調風控的行業,尤其是在從嚴監管背景下,需要股東抱以長期持續經營的態度,而非一時興起、時進時退。這些電商、快遞巨頭雖然在各自行業中是專家,但不一定能在保險業‘玩轉’。”
相較于對這些行業新銳發展前景的擔憂,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是,他們已經或即將申報的保險牌照能否如愿獲得。監管嚴把保險公司股東關的形勢越發明朗,從今年保險牌照的批籌數量來看,比往年明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