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Industry information
2016年以來,圍繞證券經營機構的資管業務治理的數據,正在伴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中基協)的一次座談會首度對外披露。
7月23日,中基協召集中信證券(23.260, 0.39, 1.71%)、國泰君安(17.950, 0.18, 1.01%)資管、申萬宏源(4.970, 0.02, 0.40%)證券等8家資管機構負責人圍繞資管行業轉型發展方向召開座談會。
會議援引中基協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業務通道類產品規模較峰值累計收縮9.85萬億元,減幅43.5%;單一項目融資規模減幅達32.45%;結構化高杠桿產品規模減幅89%。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2016年監管層發力整頓券商基金資管業務以來,通道業務代謝規模的首度披露。
從上述數據來看,三年來通道類產品規模蒸發近10萬億元,而結構化高杠桿和融資類項目也分別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壓。
“自2016年以來,證券基金經營機構積極主動擔當作為,嚴格落實資管新規,平穩有序壓縮不符合監管要求的存量產品規模,在去通道、控杠桿、積極轉型主動管理、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成效顯著。”會議指出。
與通道業務、融資類業務和結構化產品的大幅縮水相對應的,是主動類產品的快速發展。統計顯示,2018年全年新設產品中主動管理類產品規模占比52%,同比提高20%;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系列產品規模接近千億元。
雖然通道類業務快速蒸發,但上述會議仍然指出了過去一段時間行業存在的問題。其認為,少部分機構對資管業務本源認識不清、勤勉盡責意識不強、主動管理能力欠缺、合規風控意識淡薄,存在“買方業務賣方化”、“合規風控形式化”、“長期投資短期化”等不良傾向。
對此,上述會議對資管機構提出了四點要求:
一是堅持買方業務本質,堅持服務實體經濟。要充分發揮買方對賣方的約束機制,摒棄單一項目融資、剛性兌付等類借貸業務模式;
二是堅持持續打造專業能力,構建“優質基礎資產-專業投資工具-大類資產配置”的三層資產管理架構,防范利益沖突;
三是堅持有效風險管理。要摒棄“同業信仰”、“牌照信仰”,基于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和標的資產風險水平,發揮主動投資管理專業能力;
四是堅持創新發展。要摒棄牌照壟斷思維,提升核心競爭能力。
在行業層面,會議同時提出,要進一步推動資管機構的轉型發展,一是鼓勵推進行業機構差異化、專業化、特色化發展,落實“突出主業”“突出創新”要求。二是進一步壓實行業機構合規風控主體責任,強調主動合規、實質合規意識。三是圍繞投研專業能力建設,推動完善長短期結合的多元化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