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Industry information
隨著資管新規執行通知以及理財細則面世, FOF(基金中的基金)、MOM(管理人中的管理人)將迎來多大的發展空間,FOF與MOM該如何實現多元化投資組合,成為金融機構凈值化產品獲取穩健回報的有效補充,備受業界關注。
7月28日,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浦發銀行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資產管理年會”在上海舉行。在風口投資主題論壇中,圍繞FOF和MOM背景下的大類資產配置,浦發銀行資管部總經理助理孫俊、上海從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呂俊、深圳前海新富資本管理集團董事長李先林、上海富善投資有限公司合伙人倪涇、前海矩陣資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投資官龍舫、北京華澳融信國際投資管理咨詢有限公司CEO付怡、平安道遠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執行官張存相、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沈亦潛展開了一場精彩的頭腦風暴。
組合運作模式大變革
孫俊指出,資管新規出臺前后的最大區別,是組合運作模式發生變化,原先組合運作模式存在滾動發行特點,不存在資金到期與資金久期問題,但在資管新規出臺后,銀行將更多采取單產品,單賬戶、單托管的運行模式,其中一年期以內資產要獲取較好收益的難度比較高,因此再以組合運作模式開展產品投資運作,實際上不具備條件。面對不同客戶推薦不同的投資策略,如何在一定持有期內獲取戰勝市場平均水準的業績表現,是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運行模式面臨的新挑戰。過去兩年銀行在FOF、MOM投資領域積累了一些經驗,目前銀行理財正在加強發揮對宏觀經濟、資金面、行業的認知與理解優勢,與私募、公募機構加強業務深入合作。
呂俊認為,FOF、MOM要戰勝市場獲得理想回報,必須盡可能降低每一個大類資產跟另一個大類資產的相關性?!敖ㄒ粋€股票FOF,可能由成長型、價值型區分。股票FOF組合雖然在某些時刻產生一定效果,但更多時候無法逃避中國股市漲跌潮流,比如A股有時會千股跌停,股票FOF無法避開這種狀況,因此FOF只有增加不同的資產類別?!币虼?,當前銀行、保險的投資組合類別主要集中在股票、債券等類別,似乎有點狹窄,可以再擴大一點,把商品、外匯都引入進來,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組合。
李先林認為,其實FOF與MOM需要最大限度分散風險獲取穩健收益,還可以將資產類別進一步分散,比如將非金融機構與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指數增強型量化投資、信貸資產證券化納入其中。
“以不良資產為例,2015年下半年到2018年,我們在不良資產上配置了幾十個億,有些資產的回報率超過100%,甚至200%。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很多平臺爆雷,少數信用債、利率債出現問題,很多企業走向破產重整階段,但里面有不少是流動性不足的優質項目,呈現高收益低風險特點?!崩钕攘直硎?。
倪涇指出,對FOF、MOM而言,低相關資產的配置同樣是獲得穩健回報的重要因素。目前,有一類CTA(期貨投資基金)資產,與股票、債券等中低頻投資組合的相關性較低,甚至在一些特殊時刻還表現出很強的負相關,因此CTA對低相關性資產訴求較高的FOF或MOM而言,是非常值得配置的一類資產。此外,考慮到A股指數已進入低估值區間,配置指數增強型量化投資資產,就中長期而言有機會跑贏指數同期漲幅。
FOF、MOM如何壯大?
龍舫表示,盡管FOF與MOM被不少資本視為下一個風口,但過去數年,國內FOF行業經歷了大洗牌,過去三年至少有90%的FOF公司沒有產品存續,要么消亡要么轉型。因此隨著資管新規出臺,FOF機構要借機會發展壯大,需要在產品創新與管理創新方面多動腦筋。
“比如現在不少P2P企業出現兌付危機,但這并不意味著投資者的需求減弱,很多投資者仍希望能買到較銀行理財產品同期收益高1-2個百分點的穩健收益型理財產品,那么FOF產品為何不能根據這些投資者的類固定收益需求,設計固定收益型FOF?為何不能繞開銀行等營銷渠道,直接向高凈值合格投資者募資?這里面有很大的產品創新與管理創新空間?!饼堲潮硎?。
付怡強調,某種意義而言,FOF、MOM并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交易結構。原先單一策略更容易獲得收益和市場認可。但隨著無風險高收益時代終結,交易結構開始轉向多元化,通過配置不同類型資產分散風向獲取穩健回報,是FOF、MOM興起的原因之一。
付怡直言,在歐美國家,比如巴克萊模式、耶魯模式等FOF機制占據市場80%份額;但在中國,FOF占比不到5%,因此配套措施的完善,對行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不言而喻。此外,更重要的是投資者教育,以往他們習慣在單一策略或單一投資標的方面獲得高額收益,但FOF、MOM所投資的標的組合未必能馬上產生理想回報,需持續持有才能看到勝利曙光。
張存相表示,MOM與FOF作為組合投資管理模式,其市場生命力在于三個因素:一是風險管理能力,二是收益獲取能力,三是風險收益能否實現穩定持續。
“投資者可以用以下幾個問題來考量所投資的FOF或MOM是否靠譜,其資產配置策略到底靠什么賺錢,在哪一個資產類別賺錢?當市場變化時,投資組合調整的依據是否合理?”張存相直言,對FOF或MOM的投資,需要專業的組合管理技術,關鍵環節之一是學會選人、選產品,因為基金管理人的素質與能力、擅長的收益來源,決定了資金將面臨的風險、收益和持續穩定性,將決定市場極端狀況出現時資金是否足夠安全。
沈亦潛則從海外FOF市場發展解讀國內FOF產業發展的瓶頸。“過去三年,全球對沖基金的年化業績接近6%,但FOF只有1.7%,很多人很好奇,FOF所選出的基金都是行業里最好的基金,理應跑贏整個行業,為何會收益落差那么大?”這背后,一方面是FOF在建立投資組合時,也可能出現策略差錯或投資策略動態調整能力不強等問題,導致跑輸市場;另一方面是FOF投資的個別資產類別出現較大跌幅,拖累了整個業績下滑。
“我個人覺得FOF或MOM不是一個資產配置問題,更像是一個組合管理,幫助投資人挑選好的基金經理,以及控制投資子基金的風險。”沈亦潛強調。